论坛's Archiver

火柴 发表于 2008-2-5 16:05

新兴动漫企业不走寻常路

<span>&nbsp;<p align="left">  业内有句不成文的话,最渴望资金的行业最弄不到钱。动漫行业有幸成为一个典型。国内动漫市场不成熟,动漫公司缺乏商业运营模式、缺乏市场开拓能力,各方形成了恶性循环,更加没人愿意投资。每年的动漫行业聚会上,与会者都会发现去年参展的同行有一半再也没能露脸。 </p><p align="left"> </p><p align="left">  与传统的动画公司相比,互联网上诞生了一批小型动漫公司。他们不走寻常路,用各种低成本的方法撬动动漫市场。更主要的是,一批风险投资带着试一试的心理,砸下了真金白银。 </p><p align="left"> </p><p align="left">  <strong>网络红人出自动漫草根</strong>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</p><p align="left"> </p><p align="left">  憨厚可爱的绿豆蛙、嬉皮逗人的悠嘻猴、简洁明快的兔斯基……这些清晰明快的动漫主角,在互联网上频频出现。年轻人用MSN、QQ聊天时,它们嬉笑怒骂的表情在字里行间出现;上班族等地铁时,它们通过Flash动画,在地铁视频里反复播放,引来阵阵笑声。意想不到的是,这些炙手可热的原创动漫并非大公司的杰作,而是出自“动漫草根”之手。 </p><p align="left"> </p><p align="left">  施功晨是绿豆蛙之父,在创造这个绿豆般可爱的小青蛙时,他还没大学毕业。他的创作完全是出于对动漫的喜爱,他的创作过程也很简单:一开始画了一个自己感觉很可爱的圆豆状物体,然后在潜意识的驱使下给它添上手和脚,突然觉得它很像一只青蛙———绿豆蛙LEON就这样诞生了。而悠嘻猴的设计团队同样是80后,兔斯基的创作者是一位在校大学生。 </p><p align="left"> </p><p align="left">  这几个动漫的走红有个共同点,都借助了互联网,特别是把聊天工具MSN和QQ作为传播捷径。MSN和QQ都想借助设计精良的动漫为自己增色,所以这些形态各异,造型可爱的形象刚一露面,立刻成为网民聊天时的最爱。不论是开怀大笑还是心情沮丧,总能从绿豆蛙、悠嘻猴的十几个“表情”中选择最贴切的那一个。于是,借助聊天平台,动漫草根的作品不用花钱,就让自己笔下的形象大红大紫。 </p><p align="left"> </p><p align="left">  相比之下,传统的动漫之路要崎岖得多。传统动漫产业链包括创作、发行、播出、授权、产品开发等诸多环节。但大部分动漫公司连创作环节都走不通。业内人士曾算过一笔账,生产一部52集×13分钟的动画片,以每分钟1.5万元的成本计算,仅制作成本就要1014万元。然而,国内90%从事原创动画制作的企业,注册资金在人民币500万元以下。更要命的是,电视台的动画收购价不超过每分钟1000元。两者相比,不及十分之一。因为钱的问题,不知多少企业黯然离去。 </p><p align="left"> </p><p align="left">  走互联网的通路,新兴的动漫工作室如鱼得水,独辟蹊径。不过,原创动漫要想成功,单凭MSN、QQ表情还不够。施功晨在1个月里废寝忘食,一口气画出了20多个聊天表情、2个Flash短片、4个桌面、2个屏保,然后还搞了一个小型网站。眼看着绿豆蛙的知名度越来越高,下一步该怎么走,他却没了方向。按理说,下一步就要做市场推广,然后进行商业开发。可是,资金在哪里呢?谁愿意投资呢?施功晨第一次切身感受到动漫从业者的无奈。</p></span>

火柴 发表于 2008-2-5 16:05

<span>&nbsp;<p></p><p align="left">  <strong>品牌授权喜忧参半</strong>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</p><p align="left"> </p><p align="left">  不管是风险投资,还是新兴的动漫公司,都不得不回答一个问题,那就是盈利模式问题。粗略算来,动漫现在主要是有两种业态,第一种是以迪斯尼为代表,靠动漫形象授权为主的业态形式;第二种是以产品业态为形式的,如国内的宏梦卡通,他们制作了大量动画片。国外成功动画厂商的票房收入可以达到数亿美元。 </p><p align="left"> </p><p align="left">  不论是绿豆蛙,还是悠嘻猴,都选择了前者。他们的偶像是日本Hello Kitty小猫。这只淑女般可爱的小猫自1974年登上一款钱包以来,红遍了全世界,以它为主题的商品多达5万种,包括文具、服饰、家具产品、电子产品,甚至汽车。有趣的是,直到2006年,日本才推出Hello Kitty的动画片。这一点,与绿豆蛙、悠嘻猴都十分相似,两个本土动漫打响第一炮时,并没有靠动画片支撑。</p><p align="left"> &nbsp;</p><p align="left">  悠嘻猴的东家是上海玖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,这家靠手机游戏起家的公司在2006年7月推出了悠嘻猴形象。到了2007年,他们制作出悠嘻猴手机链、图书以及T恤衫,大力开发周边产品。市面上普通的手机链8元一根,但印有悠嘻猴的挂件卖到32元/对,价格翻了一倍。去年11月推出的《悠嘻猴喜乐绘》,在一个月内销完1.5万册,正在准备再版。玖峰数码的季一清告诉记者,在推出第一款手机链“恋爱上上签”时,公司就实现了盈亏平衡。紧接着,公司进军网页游戏领域,设计出《乱舞春秋》,可以靠销售游戏道具盈利。延伸产品的成功,大大加强了玖峰数码的信心,悠嘻猴会走三条路:继续开发周边产品;发展服装鞋帽等形象授权;开发第二款、第三款网络游戏。 </p><p align="left"> </p><p align="left">  玖峰数码选择了Hello Kitty的道路,很快找到了自己的盈利模式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绿豆蛙也打算走形象授权这条路,而且一开始相当顺利。 </p><p align="left"> </p><p align="left">  正当施功晨守着绿豆蛙形象不知所措时,上海蓝雪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主动找到他,希望一起开发绿豆蛙。这意味着,施功晨不再是单打独斗,而是可以组建一个团队。在公司的协助下,绿豆蛙走出了“傍大款”的发展路线,一方面,他们加强与MSN、QQ的合作,继续通过聊天工具强化绿豆蛙形象。另一方面,他们开发手机增值服务,“傍”上了广东移动、浙江移动等公司,开展彩玲、下载等业务,公司有了部分盈利。2006年底,蓝雪数码拿到了红杉资本和SIG的风险投资,总计150万美元。 </p><p align="left"> </p><p align="left">  这之后,蓝雪数码大力开发周边产品。绿豆蛙的公仔、饰品挂件、文具、服装、电话卡,甚至棒棒糖都相继推出。联想的一款手机采用了绿豆蛙的全套主题。而娃哈哈也准备使用绿豆蛙的形象推出一个系列的果味汽水。 </p><p align="left"> </p><p align="left">  不过,市场很快出现了盗版产品。天桥上的绿豆蛙公仔很便宜,地铁里的绿豆蛙交通卡贴1元1个。施功晨感慨,公司自己要开发产品,不得不找厂家、找渠道,成本很高。但这些盗版产品的零售价居然比正版产品的成本价都低。</p></span>

火柴 发表于 2008-2-5 16:06

<span>&nbsp;<p></p><p align="left">  <strong>首次放弃日本模式</strong></p><p align="left"><strong> </strong>&nbsp;</p><p align="left">  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下,完全依赖动漫产品授权显然难以支撑。之前,悠嘻猴冥思苦想,另谋高招,采用异业合作模式,每一个周边产品推出,就附带一些额外“礼包”。季一清告诉记者:“我们要鼓励‘粉丝’购买正版,只要他们主动拒绝盗版,盗版就发展不起来。”比如,在主题为“我是女生”手机链当中,公司附送了久游网的劲舞团网游账号。没有账号的,肯定是盗版。用这个方法,悠嘻猴产品的销路稳步提升。 </p><p align="left"> </p><p align="left">  中国的动漫市场不同于日本等成熟市场,企业等于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探路。绿豆蛙一直在寻找更好的商业模式。他们的思路更加大胆,逐步放弃在日本最成功的品牌授权之路,做大影响,然后再看怎么赚钱。 </p><p align="left"> </p><p align="left">  带着这种思想,绿豆蛙继续“傍大款”。先在全国五个城市的地铁站、各地机场、出租车视频媒体,滚动播放绿豆蛙Flash动画。施功晨告诉记者,新媒体视频也需要节目,所以是免费播出。不过,每集1分半-2分钟的动画,需要1位设计师制作1周,成本不菲。好在有风险投资的资金,工作室可以持续投入。半年下来,通过大量的动画片,绿豆蛙不再是那个绿色的青蛙,而是变成了一个有个性的形象,开始深入人心。它可能有点小坏、有点倒霉、还有一个厉害的女朋友…… </p><p align="left"> </p><p align="left">  另一方面,绿豆蛙决定“搭便车”,在去年10月初开发出一个全新玩法:博客宠物。现在的新新人类都有博客,都喜欢展示自己的照片,“晒晒”自己的心情,日本、中国台湾都有电子宠物,可以挂在自己的博客网页上,可以根据鼠标的移动作出各种反应,像真正的宠物一样。绿豆蛙抓住机会,把绿豆蛙变成宠物,然后与各大博客运营商谈合作,搭博客的“便车”,短短4个月达到120万用户量。当绿豆蛙登上120万个博客,也就相当于有了120万个活动窗口。 </p><p align="left"></p><p align="left">  探索出博客宠物,意味着绿豆蛙已经走出了一条新路。这得益于团队开放性的思维。他们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独立的卡通形象运营商,“傍大款”,但又不拘泥于某个公司。所以一路左右逢源,四两拨千斤,借助与大公司的合作快速发展。 </p><p align="left"> </p><p align="left">  最近,绿豆蛙又开发出漂流岛虚拟社区,进一步扩大了绿豆蛙的盈利模式。在漂流岛上,所有用户都是“岛民”,都有自己的一个岛。此时,岛上的房子、树木,各种漂亮的装备,都可以产生实实在在的盈利…… </p></span>

火柴 发表于 2008-2-5 16:06

<span>&nbsp;<p></p><p align="left">  <strong>风投观望商业模式</strong>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</p><p align="left"> </p><p align="left">  创新的发展思维加上风险投资的魔棒,让一批名不见经传的动漫公司迅速发展起来。不过,据记者了解,动漫还不是风险投资大举进入的领域,归结起来,团队、商业模式都是阻碍风险投资的因素。 </p><p align="left"> </p><p align="left">  先说团队,风险投资与其说是挑项目,不如说是挑人。绿豆蛙之所以能得到投资,与均衡的团队分不开。最初的10人团队当中,有3个做设计,1个做技术,2个做品牌推广,2个搞销售,剩下的是老板和行政。可以说商业的比重非常大。而相比之下,国内不少动画公司却忽视了市场。很多公司有动画制作人员,缺乏市场推广人员;有制作方案,却没有商业计划书,甚至公司的投资人同时也是创作者和经营者。 </p><p align="left"> </p><p align="left">  而商业模式依然是最核心的问题。智基创投副总裁谷京华分析说:“动漫产业比传统产业更复杂,因为创意产业卖的是内容,是一个无形资产。风险投资接触下来,创意产业里,希望做艺术家的人很多,但是希望做职业经理人的很少。也就是说,艺术的成分比较多,而商业的成分很少。我想,做创意产业是把它当做一个产业来做,不是把它当做一个纯粹的艺术来做,所以团队要以市场为导向。不过,总的来看,投资界对动漫产业还是看好的,在一个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一二十年之后,创意产业会发展起来。”</p><p align="left"> &nbsp;</p><p align="left">  Atlas Venture副总裁张鸽表示:“盈利模式是风险投资最关注的。无论是做动画或者是说做其他产品,一定要有自己的技术门槛,因为能抄袭你的公司实在是太多了。作为一个投资商来讲,我们并没有精力去把剩下的50家、100家公司全都一网打尽,所以我们希望在技术上有一定的把握。对盈利模式,对动画界的投资才刚刚开始,因为这个市场还是太小了。这几年风险投资看了这么多不同行业的案子,胃口越看越大,所以动画产业现在的市场规模,未必能满足风险投资的回报的要求。所以,在传统的产品模式之外,如果能找到一些好的盈利模式,风险投资是很欢迎的。” </p><p align="left"></p><p align="left">  在一个渴求资金的行业,资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不过,根据记者的经验,风险投资的钱可以把一个商业模式进行到底,而不会去“救命”。可见,动漫产业如何发展,还得靠业内人士自己探索。所幸,我们已经看到了绿豆蛙、悠嘻猴,期待看到更多的成功案例。</p></span>

页: [1]

Powered by Discuz! Archiver 7.0.0  © 2001-2009 Comsenz Inc.